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张春生在中国慈善联合会公众号发表《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领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文,从目标方向、领导力量、价值立场、重点任务、动力源泉、路径方法等六个方面,让我们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公益慈善事业的正确方向和实践要求。 作为慈善事业自媒体小编,探讨一下慈善未来的目标和发展动向。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着力”的任务要求指出了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着力点、发力点、切入点。这两个“着力点”一个是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另一个是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连续用了着力点、发力点、切入点三个词来强调,说明大家以后的公益项目,一定要尽可能地要围绕这“两个着力点”来开发设计。
文中提到:“引导更多慈善资源向老年人基本社会保障、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倾斜”“加强社区慈善发展”等提法,这都是项目开发设计发展方向性的内容。
慈善事业是民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益慈善界来说,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对标对表,准确把握公益慈善事业的正确方向和实践要求。
慈善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满足群众所需、增进民生福祉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应有之义。这就是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这“两个着力”的任务要求,指出了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着力点、发力点、切入点。
引导更多慈善资源向老年人基本社会保障、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倾斜,切实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上做出更多慈善贡献。
要加强社区慈善发展,创新探索慈善在提供均等社会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机制模式,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提出了重大改革要求。目前公益慈善领域仍然面临一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改革思维,树立创新意识,统筹思考把握好发展与安全、传统与现代、公益与商业、促进与监管之间的关系,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切实用改革破难题、提质量、促发展。
慈善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李强总理在全国民政会议中讲话指出。以促进慈善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以提振慈善行业公信力为核心,以推动慈善行业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为抓手,积极构建慈善行业大联合的生态格局,不断推动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备注:以上内容摘自《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领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